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COUNTY DEVELOPMENT RESEARCH
张科等:数字政府建设赋能县域外商投资

作者简介:张科,南昌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学科优秀人才),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熊子怡,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魏敏,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献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5年第9期


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外商直接投资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纽带,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国际公共卫生危机、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因素引发了全球贸易结构性失衡和“逆全球化”趋势,世界经贸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吸引外资的形势也愈发复杂。近年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和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平均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的战略布局。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因此,如何有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数字政府建设为缓解上述不利因素提供了契机。数字政府是指政府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和发挥数据价值,优化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并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新型政府模式。从理论层面来看,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效率,促进数据信息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公开共享,畅通外资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降低外商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其次,数字政府建设以政府信息公开为重点,能够直接向市场主体提供政务信息、政务互动和公共服务等内容,即通过优化信息环境缓解外资企业的不确定性感知,降低外企对经营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此外,数字政府建设也优化了市场主体准入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优化劳动力市场以及保障供应链稳定(蔡运坤等,2024),从而加速外资企业进入。

从政策层面来看,《“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指出,要搭建跨国公司与地方政府交流信息、产业合作和项目对接的平台;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探索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机制,提供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服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十次提及“外资”,并强调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相关政策的持续推出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通过优化职能配置,加速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背景,从理论上厘清数字政府建设能否提振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2009~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聚焦县域政务微信开通这一数字政府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改革举措,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政务微信对县域外商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政务微信开通显著促进了县域外商投资,且政务微信运营质量能够强化该效应。从行业类型来看,政务微信对外商投资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二,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政务微信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弱化不确定性感知缓解了外商投资过程中的“外来者劣势”;另一方面,开通政务微信也有助于提升市场潜力,从而促进县域吸引外资。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务微信对县域外商投资的促进作用在服务功能较多、政府回应能力较强以及非正式制度环境较好地区更为显著。第四,进一步分析表明,县域政府开通政务微信也显著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


政策启示

第一,完善政务微信功能设计,助推外商投资水平提升。本文基于县级政府开通政务微信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以政务微信为代表的数字政府创新建设方案能够破除外资企业进入的制度性壁垒,有效吸引外资流入。有鉴于此,针对政务微信建设在县域“稳外资”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优化政务微信在“稳外资”中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内容:首先,建议县级政府整合各部门的涉外政策信息资源,在政务微信平台设立“外商投资政策专栏”,动态发布涵盖投资法规、审批流程、税收激励、产业扶持等内容的动态信息,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多语种支持,以增强政策信息的可及性与可读性,满足多元化投资主体的需求。其次,应充分发挥政务微信在多媒体传播方面的优势,利用图文推送、短视频、直播等多样化形式,提升政策传导的直观性和传递效率。此外,鼓励招商引资部门通过政务微信平台主动采集外资企业的动态反馈与需求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其在政策适配、行政审批、土地供给等方面的主要诉求,进而构建“政策发布—企业反馈—数据分析—政策优化”的闭环治理机制,持续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与制度环境质量。

第二,构建多维数字政务模式,增强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外商直接投资的核心在于对目标市场政策风险与市场前景的系统性评估,然而信息不对称和制度壁垒显著增加了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县级政府开通政务微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资企业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与不确定性感知,帮助其克服“外来者劣势”,从而提升县域外资吸引力。为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加以完善:一方面,县级政府应整合多部门资源,推动外资审批服务和办事流程的全面数字化,提升政务服务供给的响应效率。同时,应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决策机制,构建跨层级、跨系统与跨区域的高效协同治理框架,打造“整体政府”式数字治理体系,以进一步压缩外资企业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云计算、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高弹性”数字政务基础设施,并依托外资企业行为数据构建精细化的政策响应机制,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制度跃迁,为外资营造更加透明、稳定且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第三,提升政务服务多样性,增强政府政策响应能力。2025年2月,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服务保障外企工作。本文研究也发现,政务微信对县域外商投资的促进效应主要集中于信息反馈渠道较健全、平台运行效率较高的地区。这意味着政务微信的开通本身并非是外资流入的充分条件,县级政府亟需在服务保障功能与平台治理机制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为最大化释放政务微信在“稳外资”过程中的制度红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功能深化与机制完善:首先,县级政府应聚焦服务功能集成与内容精准供给,构建动态化政策发布机制,确保外商投资相关政策、产业扶持方案、税收优惠与审批流程信息实现实时更新与精准推送。其次,应强化政务微信的智能交互功能,提升市场主体诉求的响应效率。具体而言,可在人工专员服务基础上嵌入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问答系统,实现政策咨询的初步自动化,从而提高服务处理速度与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建议设立快速响应机制,围绕外资企业在审批、注册、税务等高频业务环节,开辟“政务绿色通道”,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此外,上级政府部门应构建覆盖全域的县级政务微信平台绩效考核与动态评估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式治理结构,确保数字政府平台在吸引外资方面持续释放制度效能。

第四,基于县域比较优势,制定差异化外资引导政策。当前我国县域普遍具有资源禀赋较好、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供给充足等结构性特征,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农业向非农转型区域在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具备天然比较优势。从外商投资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基础设施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并且投资门槛也较低,因而更适合在县域设立初级生产环节或加工型制造基地。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政务微信对县域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外商投资均有促进作用,但是相对而言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政策优化:首先,县级政府通过对县域劳动力结构、教育水平、产业配套能力等要素进行系统评估,制定差异化产业引资规划,强化外资政策的精准度与适配性。其次,针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普遍面临的土地、用工、环保和融资等问题,可依托政务微信平台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和项目对接指引,借助外资企业在管理体系、技术革新和国际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产业链由低端加工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实现外资利用质量与县域产业升级的双重提升。